護筒出口形勢向好但不能走出口導向型之路2006年前兩個月我國呈現護筒、坯凈出口的態勢,業內人士預計一季度凈出口局面不會改變。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共出口護筒366萬噸,出口鋼坯59萬噸,總出口量為425萬噸;同期進口護筒283萬噸,進口鋼坯5萬噸,總進口量為288萬噸,前2個月我國護筒和鋼坯凈出口137萬噸,是2005年全年護筒產品凈出口量的3倍。出口結構方面,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比例增大。海關數據表明,今年1-2月份各類板材的凈出口量為127萬噸,占同期護筒和鋼坯凈出口總量的93%,說明中國護筒出口在結構上得到升級和優化。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形成目前護筒產品進出口形勢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國內市場供大于求,出現階段性過剩,需要開辟新的銷售渠道;二是中國護筒產品競爭能力提高,逐步替代了大部分的進口資源,尤其是板材類產品;三是美國、歐洲護筒價格明顯高于我國,其間存在100-200美元/噸的較大價差。今后一段時間內,上述情況不會發生大的改變,因而預計中國護筒、坯凈出口的局面還將保持下去。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護筒、坯呈凈出口態勢,但我國護筒業不宜走出口導向型之路,我國資源和環境條件不允許這樣做。從資源角度看,我國能源、鐵礦石不能自給,且存在相當程度的短缺;從環境角度看,護筒產業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點,出口增加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按照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今后將大幅度地降低能耗,減輕環境污染,建立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國不可能成為世界護筒產品出口大國。護筒產業發展應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而不應以出口為目標,這應是一條長期堅持不動搖的原則。推出護筒期貨迫在眉睫鐵礦石談判難度與年俱增、企業避險工具嚴重匱乏……在全球護筒需求旺盛,國際價格于波動中不斷攀升的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護筒生產和消費國,推出護筒期貨的迫切性日益增加。
護筒定價權懸而未決作為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中國護筒產量逐年提高,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為我國推出相關期貨品種奠定了堅實基礎。雖然印度多種商品交易所(MultiCommodityExchange,MCX)于2004年推出了鋼平板期貨和鋼條期貨,但因印度護筒消費相對較少,企業套期保值的愿望不強,MCX的護筒期貨交易并不活躍,未能掌握護筒的全球定價權。而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C—COM)也僅僅把掌握廢鋼定價權作為其目標,于2005年推出了廢護筒期貨合約。因此,護筒的國際定價權一直懸而未決,中國企業在全球護筒貿易中的正常利益訴求也難有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0年上期所就成立了線材期貨品種開發課題組,擬推出護筒期貨,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得不到實行。而現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紐約商業交易所(NewYorkMercantileExchange)已摩拳擦掌,準備推出護筒期貨,一場看不見硝煙的定價權爭奪戰正悄然進行。無疑,我們正和競爭對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誰能率先推出護筒期貨,誰就能在國際定價權的爭奪中奪得先機。化經驗為優勢恢復護筒期貨并不復雜。在期貨市場發展的初期,蘇州商品交易所曾在全球率先推出了使用最為廣泛的護筒之一——直徑6.5mm線材期貨交易。之后,天津聯合期貨交易所、沈陽商品交易所、重慶商品交易所、上海建筑材料交易所和北京商品交易所也相繼推出該品種的期貨合約。盡管因當時條件所限,這些品種都中途夭折,但時過境遷,目前國內期貨市場已進入了規范、健康發展的黃金時期。當年的線材期貨也為我們重新推出護筒期貨在合約設計、風險管理等各方面提供了諸多借鑒。相對而言,我國恢復護筒期貨交易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LME和NYMEX要推出護筒期貨則要難得多。
企業避險需求迫切近兩年,國內出現了與期貨交易相似的護筒電子交易市場,上海的兩個電子市場和安徽護筒中心批發市場相繼成立,進行遠期護筒交易。被人們形象的稱為“準期貨”的護筒電子交易,在推出以后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在規模最大的上海斯迪爾電子交易市場中,僅螺紋鋼一個品種,就有大約300多家護筒貿易商參與交易,每日交易量約5萬-8萬噸。如此大的交易規模,其原因就在于眾多涉護筒企業業對鎖定價格、管理風險有強烈的需求。面對如此龐大的現貨市場,我們應該從戰略而不僅僅是戰術上考慮,團結多方力量早日推出護筒期貨品種,爭取在我國形成國際護筒定價權中心。
? 2019-2024 YuTongPipe Inc. 鹽山昱通管道有限公司